我的书生活 作者 李学-m6米乐安装

发布时间:2018-01-23   浏览次数:9556次   
我的书生活    作者 李学

  我读书主要是为了消遣和兴趣,毫无目的性可言。读了近三十年了,一点成绩也没有,银子倒花了不少。因为我读书的兴趣和范围很广,漫无边际,而且还总是不断变化。

  刚参加工作那几年,对中外文学名著特别感兴趣。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大部分中外文学名著都被我悉数收入囊中,买到一本就如饥似渴地读一本,有的还读了不只一遍。印象最深的有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列斯朵夫》,夏洛蒂 勃朗特的《简爱》,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等。我当时完全被大师们那优美的文笔和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深深地打动和折服了。

  又过了几年,我开始对古典诗词和历史发生了兴趣。通过不断的努力搜求,《全唐诗》、《全宋词》、《全元散曲》,以及中华书局出版的《二十四史》也都被我搬回了家。记得有一套四卷本的《史记注译》定价是92元钱,还是卖了家里的国库券才得以买回的。但说实话,这些书以我当时的能力是不可能读懂弄通的,只不过是随便翻翻,多数时候是看着赏心悦目而已。但不知为什么,我确有一种强烈的冲动,就是幻想有朝一日把它们读通,成为一名通古今之变的博学之士。

  还有一段时间,我又迷上了新时期的散文,特别是“五四”前后学贯中西的大家灿若群星,优秀作品数不胜数。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几十种名家散文系列丛书就成了我的最爱。散文通俗易懂,引人入胜,读起来比较容易,我当时读得如醉如痴,这对提高我的艺术鉴赏水平帮助是很大的。当代作家的散文我读的少些,喜欢的也少。季羡林、张中行二位老先生的作品应该说是很不错的。

  越到后来我读的书就越庞杂了。古代笔记小说因其篇幅短小,文笔简练,形式活泼,亦庄亦谐,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状况的一种有效途径,我也购买和阅读了不少。另外,蕴含着丰富历史文化信息的名人信札以及有着鲜明知识分子风格的三联版图书都是我的所爱。

  但最让我喜欢和珍惜的还是那一架线装书。线装书字大,读时不用戴老花镜。线装书还有轻、薄、软的优点,一卷在手,或坐或卧,方便随意,不必像大部头的精装书,必须端坐案前,一本正经地去阅读。我这些线装书,没有什么古版善本,多是中国书店和线装书局的现代版本,但我仍然打心眼里喜欢。因为总感觉读中国古书,是线装的才有味道,才有回味的余地。所以现在如果碰到中意的线装书,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有时甚至一掷千金或数千金。

  对于中国古代典籍,诸如《庄子》、《老子》、《易经》等我也是一知半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甚至有的字都认不准确。最近一段时间,我对《论语》倒是下了一点苦功夫,拿着字典,参照着朱熹的《四书集注》和《名家批注论语》等书,把此书逐字逐句的认真读了两遍,总算入了点门道。总体感觉孔子是一个既平凡又伟大的人物,在2500多年前就把人性分析得那样深刻透彻,实在让人感觉高山仰止,无法企及。中国文化确实博大精深,谁也不敢说弄明白了什么,在她面前什么人永远都是学生。我打算把《论语》继续读下去,读十遍、一百遍。并且再把相关的《孔子家语》、《史记》中的孔子世家部分,以及近人杨树达的《论语疏证》都系统的读一读。随着时光的流逝,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我读古代典籍也逐渐读出一点乐趣来了,越读越觉得回味悠长。

  读书就离不开买书。我经常在周末的时候步行去离家较近的书店消磨时光,把所有的书架都浏览一遍,选几本喜欢的书,然后心满意足的回到家里,下一个星期的精神食粮就算备齐了。就这样日积月累,书也就积少成多,泛滥成灾起来。书房里十五个书架都挤得满满的,有的还前后摆了两层,找起书来非常不方便。就连茶几上,床头柜上都堆满了书。

  尽管每年都淘汰一批已经读过又没有保存价值的书,但有时总免不了心慈手软,使一些家伙侥幸逃过了扫地出门的命运,至今仍端坐在高高的书架之上。

  后来我就尽量控制自己,不是特别需要的书就坚决不买,但一进书店,遇见新书,就又头脑发热起来,早忘记了约定,结果又满载而归了。思来想去,我决定还是效法17世纪英国日记体文学家塞缪尔.佩皮斯的做法比较科学,那就是严格限定收藏三千本书,一旦买了一本新书,就得从旧书中找一本最不需要的丢掉。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解决了书籍过多过乱的问题,同时又保证了书籍的品位和质量。

  所以最近一段时间我坚持只做减法不做加法,并且初见成效。首先把那些中看不中用的精装大部头全部送人了,但那满满一架的《四库全书荟要》是必须保留,无论如何也舍不得送人的。个人文集只保留了鲁迅、周作人、沈从文、张爱玲、孙犁、汪曾祺等少数几个人的。外国文学名著也只保留一架,其余全部处理掉。在筛选去留的过程中,把一些旧书又重新浏览了一遍,又增加了一些新的体会,也算是意外的收获吧。

  能够从热衷追求物质生活的怪圈中跳出来,转而重视精神上的充实和享受,应该说是一种进步。现在读书也从盲目浮躁的心态,逐渐转变为理智平和了,这无疑又是一次内心世界的净化和升华。

  久居蒙古高原,面对那雄浑的大漠和茫茫的草原,常常使人发思古之幽情,在这广袤空旷的高原上,历史上都发生了哪些事情?都是些什么人在此生活过?通过细心搜集到的资料和信息了解到,曾经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匈奴、鲜卑、拓跋、契丹等少数民族部落,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大舞台,上演了一幕幕烽烟四起,惊天动地的雄壮活剧,甚至改变了历史的走向。中国历史实际上就是汉民族与北方草地民族不断冲突、融合的历史,中国历史如果缺少了北方草地民族的参与,就显得太文雅,太纤细了。中原汉民族浅吟低唱的和风细雨与北方游牧民族粗犷豪放的西北风不断交流融合,才造就形成了现在名扬世界的中华文化。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对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缺乏了解,那就不能说了解中国历史,至少是很不全面和非常遗憾的。这些知识的获得和认识上的转变都应该感谢书籍的赐予。

  由于长期浸淫于书籍之中,使我明白了人生有限而时空无限的道理,在书中也见惯了太多的生生死死和兴衰成败的悲喜剧。对于生活及人生,我自信找到了一种俯视的角度,使我能够比较宽容理智的对待一些现象和问题。我时刻勉励自己要尽心尽力地工作,要与人为善,以诚相待。尽力摆脱物役的困局,尽量少参加那些无谓的应酬。在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已经被严重异化和扭曲的现代社会里,给自己留出一点空间,使内心世界保持一份安宁。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翻书累了,我便关掉书房的灯,拉开窗帘,让那如水的月光照到案上和翻开的书上,静静地听着从音箱里流出来层次分明的音乐,我的内心就像窗外的夜空一样空明澄澈。此时此刻,不愿见的人不见了,不愿说的话不说了,便感觉是劳累一天之后的最大享受。

  世界上没有人真正见过天堂是什么样子,但有一位爱书的名人说过:“我想象天堂也不过是像图书馆一样安静美丽吧”。

  这话我也相信。


   网站地图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如意开发区腾飞南路32号 网址:www.nmmtdz.com.cn 电话:0471-6555504 ")); 

 

网站地图